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范文 > 读后感

《静悄悄的革命》读后感

时间:2023-12-08 19:53:32
《静悄悄的革命》读后感

《静悄悄的革命》读后感

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,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,写一份读后感,记录收获与付出吧。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?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《静悄悄的革命》读后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《静悄悄的革命》读后感1

“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,而是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、想法,与他们心心相印。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,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。”

以上所引出自《静悄悄的革命》,作者佐藤学,一名做事态度极其认真的日本人。刚拿到手这本书的时候,我的反应是:“估计这又会是一本充斥教育理念,生涩难懂的书籍。”因此一直将这本书放在家中,书本上都落上了灰尘。寒假过半,想起有读书笔记的任务,故选一暖洋洋的午后,准备读读该书。拿起这本书翻了几页,然后就停不下来了。我的感受是等你真正开始读这本书之后,你会被佐藤学先生的认真、朴实,尤其是对教学中的形式主义的一针见血的批判所震动。

比如,对虚假主体性的质疑。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,有不少人为学生主体性摇旗呐喊,但常常不自觉地走向另一个极端,佐藤学先生将这种现象称之为“主体性”神话。这种“主体性”神话的观点把“学生”的要素推到了极致,而忽略了学习过程中的其他要素。佐藤学先生认为,教学是由“学生”、“教师”、“教材”、“学习环境”四个要素构成的,在这四个要素中,不能活生生地割裂,不能凸显其中一个因素或加以夸饰。

虽然佐藤学先生是对日本的课堂进行观察后总结的“主体性”神 ……此处隐藏17278个字……入,引导学生彼此的沟通和相互的理解,学生的相互倾听始终伴随着教师对学生发言的倾听。那种仅仅接收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有利、有用的信息的“假意倾听”,实际上心里是容不下学生的,甚至扭曲了学生的真实的想法。

很多年前我遇到过一个曾是舟山中学的某一届全省理科状元,跟此人聊天很带劲,你问什么,他答什么,言简意明,从不王顾左右而言他。我也曾不止一次比喻和此人聊天就象打篮球,相互之间的传球,球飞得过来,接得住。巧得是佐藤学先生也把倾听学生的发言比喻成接住学生的“球”,他说“……未能接住“每个学生的发言,如果持续的话,那些投不好球、投偏球的不生就会变得讨厌投球,甚至还会讨厌他们自己。结果,仅仅只有那些擅长事先了解教师棒球手套情状况的学生,才能瞄准教师准备好的手套位置把球投过去。当然,明确地控制教学的进程是教师必要的工作,而在此这上首先让教室里的“投球”成为愉快的事情,不是更加重要吗?再说深一步的话,不擅长接球的教师,应当专心一意地正面对学生,去接信他们的每一个球,重视他们的每一个球,而不是以为只有按自己的教学计划上课才是上课。”

这种以倾听为基础的相互探究、相互交流、相互启发,就是佐藤学先生所言的“活动的、合作的、反思的学习”。既包含了“量体裁衣”般的学生个性,又包含了“交响乐团”般的相互作用,息息相通的润泽的教室才能生成。

佐藤学先生务实、深刻的观点让我油然而生钦佩之情。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,实施这些尚有难度,我们肯定有更大的困难。但是,他给热爱教育事业的精神,告诉我们当教师一定要做个有心人,启发我们多去关注在教育中存在的种种不应该“视而不见”的问题,促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反省、改进。在我们没有力量改进很多的情况下,哪怕改进一点点,也是我们的进步。

《《静悄悄的革命》读后感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

Copyright © 2023 秀英学习网 www.showinbaby.com 版权所有